一個月前(2021-8-10)中華經濟研究院寄來一個電郵,邀請我參加他們即將主辦的一個國際研討會。這個研討會是會用視訊來進行,而議題是「新興菸品可否成為減害的選擇?」。研討會的專題講座講者是Dr. Konstantinos E. Farsalinos,而主辦單位是希望我能擔任《與談人》。也就是說,我的角色將會是回應或評論這位主講人的演講。

中華經濟研究院之所以會邀請我,是因為在新興菸品這個議題上我曾在這個網站發表過幾篇文章,也曾接受《關鍵評論》的邀請,發表過一篇專文,也曾接受《報導者》的採訪,發表過意見。
《報導者》在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這篇文章裡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指出,以現階段的科學證據來看,電子煙跟已有明確證據會致癌的紙菸相比,對健康的危害確實較小,但若要使用電子煙,就得有更多配套措施,例如將電子煙作為藥品管理,透過醫師開立處方才能取得,提供真正想戒菸的人使用。 他在自己的網站上與擁煙者爭論時更直言:「無差別地鼓勵人使用電子煙,是一件缺德的事。」】
中華經濟研究院關於Dr. Konstantinos E. Farsalinos的介紹是(1)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兼任教授。(2)Analytical Assessment of e-Cigarettes編輯及作者,(3)BMC public Health 副編輯,BMC 為Springer Nature的一部分。BMC public Health創立於2001年,是針對公共衛生領域的特定期刊,主要發布對疾病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的理解,(4)專攻心臟病學,減害菸草、電子煙和加熱煙草研究專家、為多個健康組織做減害煙草產品相關諮詢,(5)2019年獲得全球具影響力前 0.1% 的科學家(在21個科學領域中)。
我看了電郵後也立刻搜查了這位主講人的身份及著作。我從他在個人網站發表的文章以及在醫學期刊發表的論文可以看出,他是明顯地認為電子煙可以成為減少煙害的選擇。所以,我就想,也許主辦單位是希望我能扮演一個“中和”的角色吧。
由於這位主講人是希臘人,而我是住在美國加州,主辦單位卻又是在台北,所以會議時間上的安排是蠻困難的。最後的折中是台北時間9月8日下午兩點,雅典時間9月8日早上9點,加州時間9月7日晚上11點。雖然這個時間對我來說實在是太晚,但我也只能勉強接受。
我接受邀請之後就一步步地蒐集資料,製作圖表,撰寫文稿,最後在期限前完成了一個自認面面俱到,但語重心長的演講幻燈片(PowerPoint)。
9月7日早上我一打開電腦,就看到中華經濟研究院寄來的《9/8會議緊急通知》:「今日收到XX基金會對外國講者身分的質疑,我方需要時間來查證XX基金會所指是否為實,9/8的線上研討會將擇日再進行,敬請見諒。」
這個研討會的籌備已經進行了一個月,為什麼會選在這個箭在弦上的節骨眼才提出質疑,實在讓我感到非常納悶。但不管如何,由於我有在臉書及LINE群組發布這個會議的訊息,所以如果因此給您帶來困擾或造成不便,還請您原諒。
哈哈!對方可能也去搜尋您的資料,了解您的角色,所以取消?!
讚讚
林教授,期待下次會議相見。
關於「為什麼會選在這個箭在弦上的節骨眼才提出質疑」,這問題我也十分納悶,得請教董氏基金會,為何金主要他們這樣做囉。
基本上有參加過GFN的國際學者,大概都已經被醫藥商列為超級黑名單,不只Farsalinos、Clive Bates(前英國ASH總監)也早就黑了,更別說Derek Yach(前世界衛生組織高級官員、FCTC起草人之一)。
我王郁揚根本不是學者,連個咖都不算,大家繼續冷處裡我就好,反正我會一直吵下去的。
讚讚
主辦單位這樣做法太失禮了!
讚讚
林教授,誰跟你擁煙者? 我是反煙者。
還有是誰在「無差別地鼓勵人使用電子煙」?
我推的是紐西蘭、英國、加拿大政府的策略:任何菸草產品皆有害健康,如果沒抽煙,別使用電子菸。
這叫無差別? 請問林教授您對於「無差別」的定義為何?
謝謝🙏
讚讚
那段話是報導者說的,但它並沒有指名道姓說出誰是擁煙者。
更重要的是,我從沒說你是擁煙者。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