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朋友Chenhui Cheng今天(2021-6-3)問我:請問教授,這位黃醫師的說法是不是很沒有邏輯啊。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疫苗接種率不是很高嗎?為什麼一個胸腔科醫生會拿今年五月以後的數字來分析?
這位臉書朋友傳來的文章是今天發表在元氣網,標題是不只有慢性病患染疫容易猝死!重症醫揭4大關鍵。這篇文章的第一個小標題是《研究:住院、死亡率年輕人比年長者更高!》,而內容的前半部是:「黃軒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美國在5月份開始,年齡50歲以下為住院的主要族群,約落在36%,接下來才是50歲~64歲的族群,約落在31%。研究人員發現,超過65歲的年長者住院比例逐漸減少。」
這段文章真的是大有問題,首先,它雖然有說《研究》,但卻沒有提供研究的出處。再來,它雖然有說《美國在5月份開始…超過65歲的年長者住院比例逐漸減少》,但卻完全沒有提及美國是在一月份開始給65歲以上的人施打疫苗。
美國CDC在2021-4-28發布一份新聞稿,標題是Fully Vaccinated Adults 65 and Older Are 94% Less Likely to Be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完整接種疫苗的 65 歲及以上成年人94%較不會因新冠而住院)。由此可見,疫苗才是降低住院和死亡率的關鍵,而不是因為年紀越大就越不會得重病。可是,元氣網那篇文章卻完全罔顧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在2021-4-1發表95 Percent of Americans Killed by COVID-19 Were 50 or Older(95% 被新冠殺死的美國人年齡在 50 歲或以上)。所以,請千萬不要相信元氣網那篇文章所說的《年輕人死亡率更高》。(註:那篇文章是轉載自《今健康》)
在那篇文章的下面有兩篇《延伸閱讀》,而其中一篇是千萬別戴口罩運動!醫:恐防疫失效、加重負擔,嚴重致死!。這篇文章是2021-5-31發表在《今健康》,而其中的一段是:「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不論是快跑、慢跑、騎車運動、爬山,或是瑜珈、筋骨身展等靜態活動或是有氧運動,都不應戴口罩執行」。它還貼了一張非常聳動的插圖,請看下面(懷疑表情是我加上去的)。

信譽卓著的Mayo Clinic(梅友診所,梅約診所)在2021-1-6發表Tips for wearing a mask while exercising(運動時戴口罩的竅門),而其中的一段是:「是的,運動時戴口罩是安全的。 新研究表明,在中度至劇烈的有氧運動中戴口罩不會顯著影響您的心率、呼吸頻率、血壓、氧氣水平和疲勞時間。」
這段話裡所說的《新研究》是2020-9-24發表的Return to training in the COVID-19 era: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face masks during exercise(在新冠年代重返訓練:運動中口罩的生理效應)。它說:「總之,在健康受試者中,戴口罩的短期中等強度有氧體力活動是可行的、安全的,並且生理參數的變化很小,尤其是呼氣末二氧化碳的輕度增加。 患有肺部疾病的受試者在嘗試佩戴任何口罩進行體育活動之前應進行謹慎評估。」
過去一年多來,我們這裡的運動俱樂部是有規定要戴口罩,而我的確覺得戴口罩運動是很不舒服。但是還好,游泳是不用戴口罩,所以我就把我每個禮拜的運動項目調整成三天游泳,兩天舉重,另外兩天則是在我自己家裡的後院跑步。
在運動俱樂部舉重的那兩天裡,我都會看到一位30歲左右的東方女性在跑步機上以每小時6.8英里(11公里)的速度跑步。她是全程戴著布口罩,而且是整整跑兩個小時。儘管她現在是挺著大肚子(大概7個月身孕),但還是天天(至少是我每次都會看到)戴著口罩做激烈的運動兩小時(不過,大概是為了避免跑步的劇烈震動,她現在是改成踩橢圓機)。
從這個我親眼看到的例子,以及那篇《新研究》就可看出,《今健康》那篇文章所說的《千萬別戴口罩運動…嚴重致死》是不值得相信。
很想看看教授根據專業
寫一邊討論 國內COVID 疫苗 第二期與第三期 目前之爭議
謝謝
讚Liked by 1 person
已經有很多人要我寫,但都被我婉拒了。
因為不管我說什麼,都會被貼上是在為誰說話的標籤。
何況以台灣這種政治和金錢掛帥的氛圍,有再多的科學證據,也是枉然。
讚Liked by 1 person
感謝教授的發文, 因而對一般雜誌的驚悚內容已經產生免疫
我同時追蹤了黃醫師的臉書, 關於戴口罩運動, 臉書的內容應該比《今健康》所傳達的訊息較為精準, 也不會那麼聳動, 轉貼鏈結如下:
讚讚
他引用同一篇我引用的論文,但是他提出的建議卻跟該論文的建議相反。
讚讚
謝謝教授的回覆。 另外沒什麼特別的意思, 下面整理一下思緒。
我的理解是, 該篇今健康的文章絕對是誤導, 黃醫師非該文的撰文者, 但同時承受了誤導之名, 而這個誤差是黃醫師和今健康之間的問題。
呈現三個來源的部分內文, 而有上述的理解。
我看了該論文後, 教授傳達的訊息最精準,
“它說:「總之,在健康受試者中,戴口罩的短期中等強度有氧體力活動是可行的、安全的,並且生理參數的變化很小,尤其是呼氣末二氧化碳的輕度增加。 患有肺部疾病的受試者在嘗試佩戴任何口罩進行體育活動之前應進行謹慎評估。」"
黃醫師臉書傳達的訊息(僅列出與論文摘要的結論相關, 且改寫過的內容)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對於有慢性肺病像氣喘,或心臟病的人,仍不建議戴口罩,去做如此耗能的激烈運動。
是故叮嚀,全民無差異的全得戴口罩做運動,其安全問題仍得進一步評估,才能有日後的具體表現!"
今健康該文應該是採訪黃醫師後出的文章, 標題有誤導
標題: 千萬別戴口罩運動!醫:恐防疫失效、加重負擔,嚴重致死!
第一段的圖文絕對是誤導無誤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不僅威脅國人生命健康安全,也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在台灣戶外空間也需配戴口罩的情況下,醫師呼籲切勿戴著口罩運動,以免發生危險。
讚讚
謝謝您的詳細解說。黃醫師臉書的文章是錯誤,但也許是好意。今健康的文章則是毫無疑問,媒體典型的危言聳聽。黃醫師有責任叫今健康做修正。
讚讚
謝謝考慮
不過讀書人 不憂饞畏譏 也是盡到讀書人的責任
讚讚
討論這個議題的人是的多不勝數。有用嗎?有結論嗎?
這不是憂饞畏譏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幫助。
幫不了忙,反而添亂,是我極力避免的。
讚讚
戴口罩運動, 因時間地點氣溫等狀況不同, 應該不會有結論, 台灣夏季非常悶熱, 這樣戴N95口罩長時間登山(10小時, 20公里, 總爬升 1800m) 應該受不了,
文獻上的 環境溫度為 20-25°C 且相對濕度較低, 測試時間35度, 相對溼度>80% 時間> 5小時. 的數據可能較能參考
讚讚
(漏字補上) 測試時間80% 運動時間> 5小時. 的數據可能較能參考
讚讚
沒有人說要戴N95口罩做運動吧。
我們俱樂部規定戴口罩已經一年多,我還沒看過有人戴N95口罩。
登山根本就不需要戴口罩。
讚讚
台灣現在連健身房也不能去, 依據我目前的經驗: 即使是早上六點出門跑 10K, 帶著口罩跑完全身包含臉部都是濕的, 此時口罩還能有保護效果嗎? (氣溫大約都是28度C)
讚讚
沒有相關科學報告。我個人的想法是,要跑步,就去一個不需要戴口罩的地方。
讚讚
引用通告: 戴口罩運動會嚴重致死?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無症狀患者也會有新冠後遺症?名醫又發謬論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兒童新冠肺炎有後遺症嗎?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