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我們舊金山灣區台灣僑社備受敬重的醫師前天(2021-5-23)很不尋常地寄給我兩個電郵。第一個的標題是《台大美女提「篩檢SOP」挺校正回歸 狠嗆:起鬨很白痴 》,第二個的標題是《台灣應該設法購買上海復星公司代理的BNT疫苗?》。
這位大老級的醫師很看得起我,他說:「林教授立論公正,有憑有據,一言九鼎,大眾信服。有空請發表公正的真知高見,以正視聽。」
我在當晚就跟他回覆:「BNT疫苗的問題80%是政治,不是我這個只講科學的人能幫得上忙的。至於校正回歸,我還在考慮要怎麼寫。」
他也在凌晨時分回覆:「您説出重點了,當公衞或科學牽涉到政治,一切都亂掉了,真可惜又可悲。您現在已成為世界級的公衆人士,我瞭解及尊重您的立場,所以,我只是以私人身分和您相談,不公開。」
這位醫師的信函其實是有附上他和其他幾位醫師之間的辯論,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會說《不公開》。而既然他也同意BNT疫苗是無解的政治問題,所以我今天就只來討論《校正回歸》這件事。

第一個電郵的標題其實就是一篇自由時報新聞報導的標題,而它內容裡的第一和第二段是:
疫情指揮中心昨(22)日公布新增321例本土個案,同時公布校正回歸的400例,「校正回歸」一詞因此引發熱議。對此,女星蔡沐妍Lydia發專業長文力挺「校正回歸」,直言:「用一些狗屁不通的邏輯去調侃backlog這動作,很白痴,真的很白痴。」
蔡沐妍是台大獸醫系畢業,她今在臉書詳細解釋檢驗量能塞車的原因,提到PCR機器很貴,被稱為夢幻逸品,一個實驗室能配上一台就很高級了。此外,常見的最高一次能跑96個檢體,「不包含採檢和文書處理流程,前置作業加上檢驗過程就需耗費2小時的時間」。
我去這位女星的臉書看了一下,哇!一萬多個贊,九百多個留言,兩千五百多個分享!
真的是,人漂亮,說話就是有分量!
尤其是看到她po文第一段裡的《因為我的美貌總是會影響到我說的話的專業度和可信度……》,真是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想想看,雖然我實在當不起大老級醫師所說的《世界級的公衆人士》,但至少也還當過二十多年世界級加州大學的教授,也還曾發表過一百多篇用PCR做實驗的論文。可是,也許就是因為我沒有美貌,所以我的臉書頂多也就只能拿到幾十個贊,個位數的留言,和個位數的分享。看來,《人微言輕》總算是有個反義詞叫做《人美言重》了。
好了,自我調侃夠了,言歸正傳。
其實,政府衛生部門對疫情案例數做《調整》是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正常。放眼任何國家,任何省份,任何城市,它們的衛生部門都是需要對積壓案例(backlog cases)做調整。例如請看洛杉磯時報在2020-10-23發表的Backlog in reporting of test results swells coronavirus case count in L.A. County(篩檢結果報告中的積壓案例導致洛杉磯縣的冠狀病毒案例數暴增)。在這篇報導裡就有這麼一段話:「在周四該縣報告的3,600例新病例中,官員們說大約有2,000例來自積壓。 縣公共衛生官員上週五確認了2,773例新病例,而那些較高的數字也歸因於積壓。」
如果說《校正回歸》真的是有什麼不對,那就是把《調整》(adjust)說成《校正》(correct)- 前者是沒有犯錯,後者則是有犯錯。再加上在敏感時刻裡弄出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新詞彙,當然就會惹來揶揄嘲諷和見縫插針。
由於在過去這一年,世界各國都在為應付新冠病毒而搞得灰頭土臉時,台灣卻是獨步全球,宛如世外桃源,所以,一旦那張保護台灣的安全網破了個洞,老百姓的過度反應也就似乎是理所當然了。再加上台灣那一堆名嘴的唯恐天下不亂,就更是《狗屁不通,很白痴,真的很白痴》了。
五月初,當一位華航機師打了疫苗還染疫時,《關鍵評論》就來函希望我能盡快寫一篇文章來解釋為什麼,而我也真的就立刻日夜趕工,不負所託,兩天後就交了稿。可是,偏偏就在文章發表後,台灣疫情急轉直下,害得我連跟讀者說我有發表這麼一篇文章都不敢。(如果您不介意而又有興趣,請看機師接種過一劑AZ疫苗仍染疫,這代表疫苗失效了嗎?)
在這篇文章的一開頭,我就引用紐約時報對台灣的抗疫奇蹟大加讚揚。我也引用一篇美國醫學會的編輯評論,說台灣經驗值得世界借鏡。但是,這些讚揚現在看在台灣人的眼裡卻會是格外諷刺。
不管如何,我希望台灣同胞能了解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在美國已經被關了整整一年多了。打從去年3月12日到今天,14個多月來,我幾乎是足不出戶。每天,我就只是去學校的室外游泳池游一個小時,或是到健身房做重訓和跑步兩個小時。而由於游泳池和健身房都需要在兩天前預約,所以我每天晚上都要在半夜醒來,去爭取那數量有限的位置。至於其他的總總不便和犧牲,實在是一言難盡,就不多說了。
總之,我衷心希望台灣同胞能理智看待和應付疫情,同心協力,盡快將它校正回歸至零。
美國封城政府會每週發救濟金給工作受到影響的人(每週295美元),會一直發到今年九月底為止,最近又給每個家庭一千四百美元,台灣封城人民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所以台灣封城封得太久一定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很多生意人現在也快撐不下去了,所以我個人的拙見是盡快讓多數的台灣人有疫苗可打o
讚讚
是這樣沒錯,但是在政治掛帥的情況下,疫苗救國是遙遙無期。
讚讚
教授寫一篇文章討論一下
你會贊成 直接將台灣國內自己的疫苗 第二期 測試後 目前就 直接就大規模施打 (就像在野外 求生 不乾淨的水 也是要喝一樣 否則會渴死)
謝謝分享你的專業
讚讚
我不贊成。目前的疫情沒有《否則會渴死》的問題。
讚讚
真的是政治凌駕專業…國內傳染病、公衛專家那麼多,想不通為什麼要找牙醫指揮防疫?找陸軍指揮海戰?
讚讚
雖然漂亮 可以吸引HITS & LIKES
但是教授的話 一言九鼎 可信度更高
我就將教授的話和我幾十個朋友家人分享
電影 PAY IT FORWARD 就是小改變 造成影響更大
這就是知識分子 不計虛名 努力耕耘
MANDEL 基因的理論 十六年後 才吸引科學界重視
如果 只看讚 都不用關在實驗時 做實驗了
讚讚
謝謝您的鼓勵。其實我只是開開玩笑,不會真的在乎HITS, LIKES,畢竟我是很了解social media是怎麼回事。
讚讚
雖然漂亮 可以吸引HITS & LIKES
但是教授的話 一言九鼎 可信度更高
我就將教授的話和我幾十個朋友家人分享
電影 PAY IT FORWARD 就是小改變 造成影響更大
這就是知識分子 不計虛名 努力耕耘
MANDEL 基因的理論 十六年後 才吸引科學界重視
如果 只看讚 都不用關在實驗時 做實驗了
讚讚
知識分子,總是為一個更高遠的目標~而忠誠!
(Social media 不過就像張愛玲筆下「一襲爬滿跳蚤的華麗外衣」,是非難辨!穿上它的人都異於常人、後果也自負了。)
讚讚
謝謝。我這篇文章當然也是在嘲諷Social media的幼稚膚淺。
讚讚
WHO也有 retrospective adjustment ,但都是對已公布的數據所作的勘正與調整。所以要評論這件事,先要搞清楚「新增確診數」和「校正回歸」為具先後因果關係的二件事。亦即先有「新增確診數」,後再有「校正回歸」將「新增確診數」做勘正與調整。因此不應該將已經「校正回歸」後的「不真實的新增確診數」和「校正回歸」同時混為一談,以至於糾纏不清,失去真實與信賴。
正確的處理邏輯應該先公布「新增確診數」,再作勘正與調整的「校正回歸」;而不是為了漂亮數字,在公布的數據上玩「朝三暮四」的騙人把戲。
5/22當日正確的公布內容應該是「今日新增721本土確診案例,其中400例為二天以前篩檢,因篩檢量大而延遲處理與判定的案例」,這樣才符合事實與專業並值得信賴。
簡言之,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定義問題,而名詞定義通常不言而喻,什麼是「新增確診數」?除非不言而喻的定義,否則越是塗脂抹粉畫虎爛,越是鬧笑話。
讚讚
哈哈,看那位女星像無頭蒼蠅式的失焦論述,她那句話應該改寫為:《我說的話的專業度和可信度只因為我的美貌……》,教授以為然否?
讚讚
什麼是無頭蒼蠅式的失焦論述?
PCR機器很貴沒有錯
PCR被稱為夢幻逸品沒有錯
最高一次能跑96個檢體沒有錯
前置作業加上檢驗過程就需耗費2小時的時間沒有錯
檢測量能跟不上疫情爆發沒有錯
但是這些可笑的論述干「校正回歸」屁事!
甚至積壓檢測案件也沒有錯
美國不是也會積壓案件嗎?
關於積壓案件,來看看你們美國怎麼報導的(套用你的資料):「在周四該縣報告的3,600例新病例中,官員們說大約有2,000例來自積壓。」看到了沒?先是真實的報導了確診新例,再作勘正與調整,而不是玩朝三暮四的騙人把戲報導:「周四該縣報告有1,600例新病例,以及大約有2,000例是校正回歸。」
這種“有顏無腦”的人還好意思罵人「很白痴,真的很白痴」,恐怕是罵到自己,自取其辱了。
讚讚
關於「校正回歸」,說穿了就是當官的怕數字難看吧?
新冠肺炎迄今最難看的數字應該是2020年2月12日中國大陸確診案例一夕之間從原來一天一千多例暴增到1.5萬例(哈哈,阿共仔也沒用「校正回歸」給美化一下),對於這個超離譜的難看數字,舉世譁然。然而只不過僅僅一年多的光景,滄海桑田、事過境遷,相對於後來美國動輒十幾萬以及目前印度動輒幾十萬的確診數字,這個最難看的數字反而是小兒科了。
中國大陸當時勇於接受那個最難看的數字,正是展現了果斷對新冠肺炎宣戰的決心,後來的發展也就不用我多說了。
所以難看的數字並不可怕,而是要有勇氣面對並向難看的數字挑戰。從這個角度來看,難看的數字可能正是激發全民抗疫免疫系統的催化劑。
表面上漂亮的數字就和蛇蠍美人一樣,讓人沉迷而墮落,反而害人不淺。
讚讚
校正回歸:人漂亮,說話就是有分量?
校正回歸:只求表象漂亮,將使愚蠢的更愚蠢,邪惡的更邪惡!
讚讚
謝謝教授的這篇文章,有鼓勵到我,感謝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