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21-5-21)發表量體溫能幫助控制新冠疫情嗎之後的當天晚上,一位醫師用電郵寄來他對這篇文章的回應。這位醫師是打從我這個網站成立不久之後就會三不五時來跟我交換意見,所以雖然彼此從未見過面,但也算是知交了。從這些交談中,我看得出他是具有深厚的基礎醫學底子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而這在臨床醫師中是相當難能可貴的。事實上我在去年(2020-2-5)就曾刊載過他的一封來信(請看醫師來信,談保健品,武漢肺炎)。今天就請大家再來聽聽他對於現下台灣疫情的看法。

林教授:
台灣從SARS 開始,只要有天然災害,流行病傳染,都會要求量體溫,SARS的陰影一直在人民的心裡。政府單位也知道量體溫、灑漂白水這些"型式上"的防疫是沒有什麼効果,但是看在一般民眾的心理,政府有在做事。這就像坐月子一樣,沒有科學証據,但是台灣每個孕婦都在坐。
Justin Yang 醫師,北京大學畢業,現在是波士頓大學的助理教授。他曾領導一個團隊做過Covid的研究,是一位很優秀的醫師。對Covid的預防和管控,他的建議我想是正確的。Dr Yang 可能離開臺灣一段時間,或者是完全用美國思維在看臺灣。
【林教授加註:有關 Justin Yang 醫師,請看我發表的三篇文章:(1)CDC建議口罩要戴兩層?,(2)量體溫能幫助控制新冠疫情嗎,(3)街道噴灑消毒水有助於控制新冠疫情嗎。】
台灣人在三種情況下會立即去看醫生,發燒、流血、咳嗽。發燒是台灣人覺得身體不健康的唯一症狀。體溫的偵測對台灣人而言,是檢測健康與否的工具。台灣人只要一發燒會立即就醫,這點和教科書建議和外國人認知是不一樣的。另外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台灣人一咳嗽就要就醫。
在Covid 初期,美國的一些作為,事後檢討起來也是錯的(如戴口罩無助防疫)。如果沒有施打疫苗,美國現在的發生率和盛行率還是會很高。所以目前看來總總預防措施,都沒有施打疫苗來的有効,至少在真實世界是如此(如以色列)。
台灣己享受了一年安逸自滿的生活,群聚造成疫情爆發,是可以想像且無法避免。前一陣子,政治介入,名嘴亂講,把Astra 疫苗污名化,害疫苗沒有人要打。而政府也是一副老神在在,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國產疫苗,甚至是分享"台灣經驗" ,宣傳Taiwan can help,從來不去說明疫苗的相對優缺點。醫護人員施打比率很低,害我都沒有辦法去説服我的護理人員去打疫苗。
台灣目前三十三萬劑疫苗,前十萬劑的施打,天天都有"不良事件"的新聞。在野黨拼命捧Pfizer 疫苗 、中國疫苗 ,一直説Astra疫苗是沒有人要的疫苗,連美國都不想要的疫苗。但是在上禮拜疫情嚴重之後,施打疫苗的人數爆增,大家搶著打,打了快二十萬劑,幾乎沒有再聽到什麼"不良事件"。
Covid 感染者大多數是無症狀,除了老年人外重症比例不高,死亡率也比SARS低,但是它的傳染力比流感厲害,造成社會的傷害也遠大於SARS或流感。
雖然量體溫對預防Covid効果不大,量體溫就像我們醫生也會開一些安慰劑給病人,可以增加民眾信心和安心的感覺。
吃維他命不能預防疾病,但美國人還不是吃了一堆。
同意教授所說的"政治介入,名嘴亂講,把Astra 疫苗污名化"
但是學界與醫界放任特定"名嘴亂講" 不透過各媒體反駁
這也是大家的責任
對這些壞份子 學界與醫界 要保持 擊鼓攻之 讓這謝壞東西無所遁形
過去學界與醫界的放任 低調 不也是造成目前台灣疫情爆發的責任
讚Liked by 1 person
完全同意,但可惜台灣老百姓已經養成聽信名嘴的習慣,對真正的專家反而是視若無睹,只當做耳邊風。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覺得不能說在野黨捧 BNT 跟中國大陸疫苗,因為其他的疫苗現況就是我們買不到,BNT 跟中國大陸疫苗卻因為意識形態不採購,人命關天卻只想讓國產廠商賺之後疫苗的錢,還要全民免費三期測試,這才是大家不滿的主因。
讚讚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但卻也有很多人期盼我能發表意見。我還在考慮中。
讚讚
我可以接受為了國產疫苗發展先檔外國疫苗,但是你不能讓自己人打不到又生病。中國大陸的確也護航自己國產疫苗(目前也沒批審BNT疫苗),但是人家至少讓國民有辦法接種。覺得大陸疫苗數據不夠公開也是可以(三期數據沒這麼完整),但是連大陸代理的 BNT 疫苗都要阻擋,然後國產說二期做完就可以確定效力跟安全性,要讓全民施打,這真的沒有在科學防疫了。
讚讚
我在很多篇文章裡已經說過(尤其是關於瘦肉精),凡是碰上政治,一切都沒轍(包括人命關天的事)。
讚讚
代理不確定但中國產的疫苗卻依照現行法規是不能進口…..
另外請問有哪一種現行疫苗有完成三期臨床?
讚讚
代理不確定但中國產的疫苗卻依照現行法規是不能進口…..
另外請問有哪一種現行疫苗有完成三期臨床?
想更正 原來緊急批准是有三期數據是我錯了
讚讚
等等等?「台灣人一咳嗽就要就醫」????我住台灣,從來不曉得有這現象。
讚Liked by 1 person
那只是個表達不需要看醫生的狀況也要看醫生,例如感冒。而且事實上許多公司行號和公家機關也會用規則強迫你去看醫生,感冒需要休息,休息需要請病假,請病假需要醫師證明(依照勞動基準法可以要求)。
先不論個人觀念而言,在只需要休息不需要看醫生的小病,因為需要請假休息也會被迫去看醫生,不然只能請被扣全薪的事假(還不一定請的了)。況且很多人觀念真的覺得只要生病就要看醫師。
讚讚
《需要醫生證明》跟《喜歡看醫生》是不一樣的。
他所講的是《台灣人喜歡看醫生》,而我有同感。
台灣的大醫院是熱鬧滾滾,美國的大醫院是空空蕩蕩。
讚讚
根據以前的統計美國每年冬天和隔年春天約有六萬人死於流行性感冒,但是現在美國和很多國家似乎都沒有在報導究竟有多少人在這一年內死於普通流感,據說有些美國醫師在開死亡證明書時把某些其實是死於流感的也算入新冠肺炎的帳;便宜行事,真正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可能被灌了水(被多算),材教授您認為有可能嗎?
讚讚
由於戴口罩、居家隔離、社交距離等措施,流感案例非常少。新冠案例都是有PCR資料,假不了。
讚讚
要恢復正常生活,疫苗的確是最終解決方案。但一來要取得足量疫苗需要時間,有了疫苗如此大量接種也需要時間。以台灣人接種流感疫苗經驗來看,只要新冠疫苗有類似接受接種四度就不會太慢。但流感疫苗因有多年經驗,很大部分是里長伯們幫忙才能在第一週就造成缺貨;新冠疫苗不只是新而經驗不足,副作用比例的確比現有疫苗都高,我接種第一劑隔天就燒了半天,這是從未有過的經驗。因為擔心副作用,目前新冠疫苗接種有嚴格規定,比如觀察30分鐘,再考慮維持社交距離等因素,這會導致很多接種流感疫苗的地點沒有足夠資源。拿到的疫苗如果是輝瑞BNT、莫德納,還要考慮疫苗儲存設備特殊要求,都會減緩接種速度。指揮中心應該參考美國、以色列等大規模接種國家經驗,事先做好預備。
在疫苗達到群體免疫效力之前,目前想讓疫情降溫還是必須從阻斷傳染鏈下手。歐美國家『所以目前看來總總預防措施,都沒有施打疫苗來的有効,至少在真實世界是如此(如以色列)。』封城效果好不好要看遵從度,我覺得台灣應該可以比歐美好得多。最誇張的例子是對岸,從全球第一波疫情所在武漢傳播各地,就是靠封城控制下來。先不慣疫苗效果如何,他們現在的疫苗接種比例也還不足夠達成群體免疫。從武漢爆發時候對病毒完全無知到控制就幾個月時間,我們不一定需要做到對岸相同程度,但在沒有疫苗的現實下,理論上至少我們還有機會控制住疫情。
讚讚
補充一下,我大致都同意。只是關於阻斷傳染鏈(封城)有些不一樣想法,這也是我們目前唯一能做的。
讚讚
封城的確是有效,但牽扯到政治、經濟、民生,恐怕很難執行。台灣人雖然比歐美人順從,但是卻比較依賴外食,再加上台灣政府沒有能力像美國一樣印鈔票贈送,所以恐怕封城一個月就會造成不可逆的重大傷害。美國可是已經整整封了一年又兩個月。台灣有可能做得到嗎?
讚讚
疫情一旦爆發,不管如何做,都不是容易的事。只是我們手上籌碼有限,疫苗當然愈快愈多愈好,有疫苗之前只能盡力阻斷傳染,否則醫療崩壞就在眼前。像美國封城那麼久當然受不了,但我們現況還沒有像美國政府剛開始幾乎是擺爛那麼嚴重,或許有機會像對岸幾個月後疫情得到控制。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不同的確是重要因素,等看看528之後新確診案例多寡可以知道效果如何。
讚讚
https://www.axios.com/covid-effects-school-closures-86e97618-3e40-4a2f-8b2a-22cccfdac288.html?utm_campaign=KHN%3A%20Daily%20Health%20Policy%20Report&utm_medium=email&_hsmi=129190558&_hsenc=p2ANqtz-8eH-jUfb1zkgyBAJUwXziS0fIerxWNNKlH2LnXEx0nqn22mUSxnXlUx3B_kIgHITNHFLU8zaGii-NBarF77YkkgNS9bQ&utm_content=129190558&utm_source=hs_email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