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21-4-13)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一口氣發表了5篇關於是否需要做維他命D篩檢的文章。最主要的那一篇是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的研究報告,而其他4篇則分別是:一篇根據這份研究報告而做出的聲明,一篇給民眾的指南,以及兩篇編輯評論。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USPSTF)是一個由很多醫療專家組成的非牟利組織,專門提供關於各種醫療項目(如篩檢及治療)是否需要施行的建議,具有崇高的地位。
這個工作隊剛發表的研究報告是Screening for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Adults:Updated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成人維他命D缺乏的篩檢: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的最新證據報告和系統評估),而其結論是:沒有研究評估篩檢維他命D不足的直接利弊。 在維他命D水平低的無症狀社區居民中,有證據表明,維他命D治療對死亡率或骨折,跌倒,抑鬱,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或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沒有影響。 關於治療對身體機能和感染的影響尚無定論。
這個結論當然是跟台灣媒體最喜歡說的《國人99%缺乏維他命D》有天壤之別。請看下面的圖片(註:懷疑表情圖是我加進去的)。

針對USPSTF的這份研究報告,美國醫學會期刊提供了兩篇編輯評論,其中一篇的標題是Why USPSTF Still Find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pport Screening for Vitamin D Deficiency(為何USPSTF仍然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維他命D不足的篩檢)。
這篇編輯評論對於所謂的維他命D不足以及相關研究的種種問題,討論得可以說是針針見血,因此我決定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USPSTF)在2014年得出結論,在18歲及18歲以上的社區居住無症狀成年人中,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評估篩檢維他命D缺乏的利弊。如今,由於在過去的7年中,又有許多隨機臨床試驗調查了補充維他命D是否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抑鬱症,骨骼健康和跌倒等健康情況,因此有必要重新評估是否有必要篩檢維他命D不足。
維他命D的篩檢是通過測量血液中的25-羥基維他命D(25 [OH] D)水平。在流行病學研究中,低水平的25(OH)D一直是與許多健康狀況有密切的關聯性,例如抑鬱症,骨折,虛弱,摔倒,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但是,關聯性並不等於因果性,而25(OH)D較低通常就只是反映出較差的健康狀況。例如,患有肥胖症,戶外體育活動減少和健康飲食較少的人更有可能具有較低的25(OH)D水平。重要的是,高質量的臨床試驗還沒有發現補充維他命D可以顯著減輕這些狀況。甚至連維他命D對骨骼健康和肌肉骨骼的益處也受到了挑戰。
如何準確測量25(OH)D一直是一項挑戰。最常用的免疫測定法會大大高估或低估25(OH)D的水平。另外,25(OH)D主要是以結合的形式在血液中循環,因此只有10%到15%是處於生物利用狀態。然而當前的臨床測定卻不能區分結合狀態和生物利用狀態。有鑑於此,維他命D的篩檢技術是有改進的必要。
使用25(OH)D來作為骨骼健康狀況的標誌物,一直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種族之間的悖逆現象。 由於對紫外線-B的吸收較少,居住在北緯的黑人成年人的皮膚中25(OH)D的水平是低於皮膚較淺的人,但是黑人婦女的骨質密度通常都比同齡的白人婦女高,而骨折率也較低。 因此,在人口水平上很難定義什麼叫做維他命D不足。
根據目前的定義,大約一半的成年人會被認定為維他命D缺乏或不足。雖然將無症狀的人認定為維他命D缺乏並沒有明顯的危害,但是過度治療是具有潛在的維他命D毒性,會導致高鈣血症和高鈣尿症引起的不良臨床表現。即使沒有明顯的高鈣血症,也有研究表明,每天補充超過4000 IU的維他命D甚至可能會降低骨骼健康並增加跌倒的風險。維他命D和鈣的聯合補充可能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因此,不應將維他命D補充量超過建議的每日攝入量視為良性的干預措施。(註: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大約是600單位,而這是包括從食物及曬太陽攝入的)
總之,在2021年,USPSTF的建議仍然是《證據不足,無法評估對無症狀成年人進行維他命D缺乏篩檢的利弊》。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尚無研究專門評估篩檢維他命D缺乏症的直接利弊。要改進現況,是需要進一步的數據來確定基於人群的廣泛篩檢是否優於選擇性靶向測量,或優於根本不做25(OH)D的測量。理想情況下,評估這樣一種篩檢方法的臨床試驗將產生最有力的證據,但實施起來將具有挑戰性。篩檢試驗需要仔細選擇臨床結果,以針對獲益的證據(骨骼健康與其他)。此外,所需的試驗持續時間不確定,在亞組間進行篩查的益處可能存在很大的異質性。在過去的7年中,儘管增加了許多補充維他命D的臨床研究,但是對於是否需要做維他命D篩檢的評估,仍然是證據不足。
註:有關維他命D的篩檢與補充,在我去年發表的新書維他命D真相裡有全面性的討論,而這些討論至今仍然是正確及有效,也就是與JAMA的這5篇最新文章吻合。
引用通告: 吃魚油當心罹患糖尿病?《健康2.0》又一胡扯 | 科學的養生保健
林教授的《维他命D真相》终于在大陆能买到了,
台版书在大陆是进口书,又贵又难买,加上税基本是定价的1.5倍
读过教授两本餐桌伪科学,绝对物有所值!
不过最搞笑是跟,《每日好D:江坤俊医师的日日补D计划》在同一类里面卖,哈哈
讚讚
謝謝告知。我還真不知道這些在大陸買台版書的事情。我知道我的第一本書是有授權在大陸發行簡體字版。至於跟江坤俊的書擺在一起,那是書局的行銷手段。
讚讚
台版书在大陆是可以买到的,林教授三本书都有。
授权简体版那本也上架了,价格是台版的五分之一!
可惜我已经买台版了
讚讚
真是感到受寵若驚,沒想到會有人願意花這麼多錢買我的書。我有在美國的世界日報看到我的書的廣告,一本25美金,加上稅金就將近28美金。就不知道銷售情況如何。
讚讚
林教授好,
想請教一下有關維生素D的攝取量
如果每日攝取量在600 IU~4000 IU之間
對於人體也可以說是安全的嗎?
謝謝
讚讚
均衡的飲食(包括鮭魚),還有接觸陽光就好了。
讚讚
林教授好,
謝謝你的回覆
因為近期做完體檢
維他命D的數字是21 (30~100)
醫生總結的時候建議補充維他命D
我目前這種狀況是需要額外補充的嗎?
還是說就是均衡飲食和曬多一點太陽就可以
另外如果不喜歡吃鮭魚
多吃木耳或豆漿這些有幫助嗎?
謝謝
讚讚
就維他命D攝取而言,曬太陽是最有效,最安全的(不會有攝取過量的風險)。
很多食品也有添加維他命D,例如牛奶,果汁,穀物。跟維他命D片相比,這是比較接近自然(微量、均勻、稀釋)。
讚讚
謝謝林教授的解釋~
讚讚
引用通告: 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新建議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維他命D抗新冠?最新資訊三則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決定性判決:停止服用維他命 D 補充劑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血檢測不到維他命D,骨頭卻正常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