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五(2019-6-7)世界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一項大型的臨床研究,標題是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維他命D補充和2型糖尿病之預防)。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提供經費並擬定實驗章程,在全美22所大學的醫學中心進行,由數百位醫生,教授,科學家共同參與,規模之龐大由此可見一斑。
會有如此大動作是因為,在美國有超過八千四百萬人屬於2型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而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低血清維他命D濃度與2型糖尿病有關聯性,所以有很多醫生學者就說,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應當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
不止如此,台灣《家天使》的《照護部落格》乾脆就直接說「想要預防及改善糖尿病,補充維生素D就對了!」(請看插圖)
這項研究從2013年10月到2017年二月共篩選了7133人,看他們是否符合2型糖尿病高風險的條件,而最後共有2423人(平均年齡60歲)被採納。其中1211人被隨機分配到維他命D組(每天服用4000 單位的維他命D3),而其他1212人則被分配到安慰劑組。在實驗前,這兩組人的血清維他命D濃度並無顯著差異(平均約28),但是在實驗進行一年之後,維他命D組的血清維他命D濃度上升到約52,而安慰劑組則維持在28。
在研究的終點日期(平均兩年半後),維他命D組共有293名參與者被診斷成為糖尿病患,而安慰劑組則有323名。這兩個數字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每天服用4000 單位的維他命D3不會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
我在這個網站已經發表了40篇有關維他命D的文章,一再指出《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今天,我就再說一次:
「維他命D濃度較低」與「某某疾病」,只是「相關」,而不是前者造成後者。更不是「吃維他命D補充劑」就會「降低某某疾病的風險」。
事實一再證明,所有維他命D補充劑的臨床實驗,全都是以失敗收場。就連最起碼的「防止骨折」,也全都是以失敗收場(請看史上最大宗分析:維他命D無用)。
不止如此,今年四月還有一篇重量級的論文說,維他命D補充劑會增加死亡風險(請看鈣和維他命D補充劑增加死亡風險)。
所以,您還要繼續拿自己做實驗嗎?
就個人認為,T2DM高風險族群,大多為肥胖及少運動,原本血液中Vit.D濃度較低可能是因為少戶外活動所致,就算額外補充,還是改變不了肥胖及少運動的本質,所以風險依然不變。
讚讚
所以,他們的維他命D較低是果,而不是因。但是,很不幸地,許多醫生倒因為果,才會注定失敗。
讚讚
林教授您好,我是家天使的內容負責人,先說明一下,家天使的文章主要是要教育家中有長輩的家屬,如何得到正確的照顧知識,因此文章中並沒有提到要去吃維他命D的營養補充,我們是鼓勵家屬多帶長輩出去曬太陽,或是用飲食方式來補出維他命D,甚至在文章中也特別說明維他命D是脂溶性維生素,多補充無益。
也很感謝林教授對於文章的指正,我們會去針對文章標題與內文進行修正,若您有看到其他需要調整的地方,也歡迎您不吝指正。
讚讚
「補充」在醫學上就是supplement,也就是吃補充劑。曬太陽和從食物攝取,都不可以被稱為補充。還有那篇文章下面顯示的相關文章「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錯!要靠維生素D才對!」,也是錯誤。請看https://professorlin.com/2019/01/19/%E7%B6%AD%E4%BB%96%E5%91%BDd%E8%83%BD%E9%A0%90%E9%98%B2%E6%84%9F%E5%86%92%E5%8F%8A%E6%B5%81%E6%84%9F%EF%BC%9F/
讚讚
林教授您好,我是家天使的內容負責人,先說明一下,家天使的文章主要是要教育家中有長輩的家屬,如何得到正確的照顧知識,因此文章中並沒有提到要去吃維他命D的營養補充,我們是鼓勵家屬多帶長輩出去曬太陽,或是用飲食方式來補出維他命D,甚至在文章中也特別說明維他命D是脂溶性維生素,多補充無益。
也很感謝林教授對於文章的指正,我們會去針對文章標題與內文進行修正,若您有看到其他需要調整的地方,也歡迎您不吝指正。
讚讚
引用通告: 維他命D護心之死 | 科學的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