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住台中的朋友常被老婆嘮叨:你看你,不運動,肚子那麼大。
他回嘴:空污這麼嚴重,運動會早死。
是嗎?在空污下運動,真的會早死?
另一位住台北的朋友,總是盡量以步當車,認為這樣既環保又健康。
但是,儘管每天走一二十公里,他的血壓卻是居高不下(150左右)。
我給他的建議是,空污太嚴重,還是搭車好了。
先來看兩篇與空污相關的最新研究:
大前天(2017-12-26)發行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刊載一篇標題如下的研究報告:
Association of Short-term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With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短期暴露於空氣污染與年長者死亡率之間的關聯)。
結論:短期暴露於空氣污染顯著地提高死亡率。美國的空污標準需要修改得更嚴格。
這個月初(2017-12-5)發行的醫學期刊Lancet刊載一篇標題如下的研究報告: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walking down a traffic-polluted road compared with walking in a traffic-free area in participan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with chronic lung or heart disease and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a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在60歲及以上慢性肺部或心臟疾病患者和年齡匹配的健康對照者中,在交通污染道路上行走的呼吸和心血管反應與步行在無交通區域相比:隨機,交叉研究)
結論:在倫敦的海德公園步行對心肺有益,在倫敦的牛津街步行對心肺有害。
再來看一篇2015年5月1日發表的研究報告:
Effects of commuting mode on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among young adults in Taipei, Taiwan(通勤方式對台灣台北市青年人空氣污染暴露及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結論:步行通勤者空污(PM2.5)暴露最高,心血管不良影響最大。
這項台灣的研究有受到媒體的關注。但是,有些報導並不正確。
例如蘋果日報的空污損心臟 走路族多7倍。其中有這麼一段:
另發現PM2.5對步行者心跳速率影響最大,心跳變慢幅度居冠,分別約比捷運族、開車族、公車族高出七點六九倍、九成七、五成五。莊凱任昨解釋,心跳變慢代表自主神經控制心跳的能力下降,猝死風險也提高。
心跳變慢,猝死風險變高?
這是哪門子醫學邏輯?
原來,是把「心跳速率變異性」誤會成「心跳速率」。
我們的心臟並不是以恆定的頻率跳動。每分鐘60次的心跳,並不等於每秒跳動一次。有時是0.9秒,有時是1.2秒,等等。
這就是所謂的「心跳速率變異性」。它是與「心跳速率」截然不同的。
事實上,做為心臟健康指標,這兩個數值的意義是正好相反:
越健康的心臟,「心跳速率」就越低,「心跳速率變異性」就越高。
台灣的那篇研究報告發現,步行通勤者空污暴露最高,「心跳速率變異性」最低。
所以,蘋果日報的那篇報導,實在是。。。(其他幾家報紙也一樣烏龍)
不管如何,上面所提到的三篇研究報告都指出,在空氣品質不好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做運動。
引用通告: 空氣淨化器?污染器? | 科學的養生保健
引用通告: 空氣淨化器?污染器? - 癌症資訊網
引用通告: 晚上不適合去公園或樹林運動? | 科學的養生保健
道家學說也有闡述:關聯性{因果性{『一』;
戶外運動的好處,抵消不掉空污的傷害。
可能再考慮紫外線,風險又更大了。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43846391500005X?via%3Dihu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21-2022期刊影響力 IF:5.84)
【台灣台北市青年通勤方式對空氣污染暴露和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2021-2022被引用:2+2=4次,水準之上的水平。)
【聯想】
關尹子曰:「勿以聖人力行不怠,則曰道以勤成;勿以聖人堅守不易,則曰道以執得。」
●空污了,還戶外運動嗎?●
●空氣品質預報,是有其公共衛生意義的。●
●戶外通勤者,可能要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污(PM2.5),將對心血管不良影響最小化。●
【摘要】
(1)交通相關的 PM 2.5與自主神經改變有關。
(2)心率變異性 (HRV)指數的降低與 PM 2.5水平的升高有關。
(3)HRV反映了竇房結節律活動的自主調節。與健康者和心髒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4)地鐵模式對心血管的影響最低。
(5)在步行模式下,個人對 PM 2.5的暴露水平最高。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