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2017-10-3)有位署名蔡家珊的讀者在豆腐乳致癌,治癌?的回應欄裡寫:

您好 看了您許多文章 真的受益匪淺 很感謝您釐清了許多謠言
我有兩個問題疑惑許久 這關係到科學界的名譽 不曉得真相到底如何?
http://blog.udn.com/mobile/branko/99938952
1. 用關鍵字「糖 收買 哈佛」搜尋會看到很多文章
2. 用關鍵字「Ancel Keys 22國」搜尋會看到很多文章
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非常震驚 我一直很相信科學 沒想到科學竟然會被這樣操弄(?) 到底什麼是真 什麼是假 一般人實在無從判斷…

a1_wide-60e54f48aa3b0516c3c49835f22e1a7d13135981-s400-c85圖片來源

這位讀者想要知道的真相,可以從一篇發表在去年9月12日的論文講起,然後往回追朔到1964年。

這篇論文是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的旗艦刊物JAMA,標題是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糖類行業與冠心病研究:行內文件的歷史分析)。

這篇論文是出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也就是我服務了20多年的學校。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正在做博士後研究的Kearns牙醫師,而通訊作者(老闆)則是Glantz教授。

為了做這項調查,Kearns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及其他地方,共搜尋到數千頁文件。在分析了這些文件後,她得到的結論是:三位哈佛大學的教授因收受金錢而發表了一篇圖利糖類工業的綜述論文。

這篇有問題的論文是在1967年7月27日發表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標題是Dietary fats, carbohydrates and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膳食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血管硬化疾病)。

撰寫這篇論文的是三位哈佛大學營養學系的教授。第一作者McGandy在當時是助理教授,第二作者Hegsted是教授,第三作者(通訊作者)Stare是系主任。

在1964年那個時候,有關血管硬化疾病的研究,有一派說它是由於攝取過多脂肪而引起(回應裡提到的Ancel Keys是最重要的推手),另一派則說它是由於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糖類)而引起。

因此,糖類行業人士就設想出一個能讓民眾把注意力集中在脂肪的策略。他們由糖類研究基金會的副董事長兼主任Hickson出面,與哈佛大學的教授接觸,要求他們發表一篇對糖類行業有利的綜述論文。

他給了三位哈佛教授6500美元(現值約49000),並提供撰寫論文所需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當然是對脂肪不利,但對糖類有利。

如此,就誕生了一篇影響既深又廣的飲食指標論文。

讀者蔡家珊說:「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非常震驚 我一直很相信科學 沒想到科學竟然會被這樣操弄(?) 到底什麼是真 什麼是假 一般人實在無從判斷…

我可以完全理解蔡小姐的感受,但是,我誠摯地希望她以及其他讀者們,不要因此而對科學灰心。

就我所知,所有當代的醫學期刊都有規定,作者必須提供“無利益衝突“的宣言,而一篇論文的發表也是必須通過好幾道審核關卡。

我也相信,絕大多數醫學期刊是看重聲譽的,而絕大多數論文作者也是愛惜羽毛的。

當然,任何團體或行業都會有害群之馬。科學界也不例外。

但是,整體而言,科學的可信度,還是遠遠高過於網路文章,或電視名嘴所提供的,完全無需背負任何責任的資訊。(註:我這個網站是用我個人及40多年的科研名聲做擔保)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