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10-1)收到一則簡訊,有人在問豆腐乳是否會致癌。
其實,討論此一議題的文章,在網路上有數百篇,甚至於數千篇。
我大致掃描,看到擁護和反對豆腐乳的文章,大約是10比1的比例。
擁護的文章,通常會有非常誇大的標題,例如“驚人秘密”,“意想不到”,“千年奇冤”,等等。
之所以會如此誇大,主要是這些“作者”以為絕大多數人(99%)早已認定豆腐乳會致癌,或至少是有害健康的。
所以,他們才會表演得像是包青天,鏘鏘鏘!咚咚咚!來為豆腐乳平反。
豆腐乳之所以被認為會致癌,或對健康有害,主要是因為(1)它的鹽份很高,(2)它的亞硝胺量可能很高,(3)它可能有黃麴毒素污染,(4)可能有添加防腐劑。
鹽份很高,是眾所皆知的。但是,只要不是吃太多,應該不是問題。
亞硝胺很高,是顏宗海醫師提出的。但是,還是一樣,只要不是吃太多,應該不是問題。
黃麴毒素污染,是可能發生在經過發酵的穀物及豆類食品。據說,林杰樑醫師是絕對不碰發霉的食物,例如豆腐乳、豆瓣醬、、、(http://agms.tku.edu.tw/edu/news/news_010.htm)
至於添加防腐劑,那並不是豆腐乳特有的問題,而是所有包裝食品都可能會有的。
不管如何,我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任何正式發表的醫學報告說,有人因為吃豆腐乳而得癌。
反過來說,那些在為豆腐乳平反的文章一再地說,豆腐乳不但不會致癌,反而能治癌。但是,它們也沒有提出任何科學證據。
總之,豆腐乳到底是會致癌,還是會治癌,沒有任何人真的知道。
另外,那位發簡訊的人也提到,豆腐乳能降膽固醇。
的確,這一點也是擁護豆腐乳的文章一定會提到的。
但是,很抱歉,我還是要說,沒有任何的科學報告可以證實這一點。
我想,如果您擔心豆腐乳有害健康的話,那就不要吃太多。
反過來,如果您相信豆腐乳有益健康的話,那就相信吧。
反正安慰劑效應,還是很有效的。
您好 看了您許多文章 真的受益匪淺 很感謝您釐清了許多謠言
我有兩個問題疑惑許久 這關係到科學界的名譽 不曉得真相到底如何?
http://blog.udn.com/mobile/branko/99938952
1. 用關鍵字「糖 收買 哈佛」搜尋會看到很多文章
2. 用關鍵字「Ancel Keys 22國」搜尋會看到很多文章
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非常震驚 我一直很相信科學 沒想到科學竟然會被這樣操弄(?) 到底什麼是真 什麼是假 一般人實在無從判斷…
讚讚
咦 剛剛好像少打了 我沒辦法修改 再一次留言補充一下@@
1. 財團收買哈佛研究 意圖美化糖 用關鍵字「糖 收買 哈佛」搜尋會看到很多文章
2. 七國研究 調查了22國 卻只挑了七國 意圖醜化脂肪 用關鍵字「Ancel Keys 22國」搜尋會看到很多文章
讚讚
引用通告: 科學會被這樣操弄 | 科學的養生保健
https://professorlin.com/2017/10/08/%E7%A7%91%E5%AD%B8%E6%9C%83%E8%A2%AB%E9%80%99%E6%A8%A3%E6%93%8D%E5%BC%84/
讚讚
根據如下連結,水果只要出現小部份腐爛,就會孳生「 鐮刀桿菌 」,沒有腐爛的部位也不能吃,請問林教授的看法,謝謝!https://www.rumtoast.com/5949
讚讚
《水果有爛掉的地方就整個丟棄》是一個既安全,又無需負責的建議。想想看,如果我發表反對的意見,而結果就是有這麼一個疑似案例發生,後果會是如何不堪設想。
讚讚
個人這1~2個月歷經了一場雲霄飛車的急性肝炎體驗,住院期間再次重新翻閱教授的著作,歷經這場急性肝炎的我,對於這類發酵食品(特別是黴菌類發酵的)、稍有腐敗的食材,心生恐懼。醫師排除了藥物性肝炎的可能性(自己頗謹慎並且紀錄得很清楚),疲累壓力也不太可能導致這般程度,我才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與食品安全,雖然沒有證據是毒素性肝炎,但我倒重新進階認識與理解Aflatoxins黃麴毒素們,以及其他Mycotoxins麴黴類毒素們,對於近來全球這股發酵食物養生風潮,傾向敬而遠之,特別是豆腐乳這類麴黴的發酵食,若有居家廚房加熱也無法殲滅(變性)的黃麴毒素們污染,危害可不是開玩笑的。
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開玩笑地跟我說他自己在超市買包裝食物,看到「防腐劑」倒是安心,也許長期累積對健康不是件好事,但是食品若有腐敗發霉吃下肚,小則食物中毒,不幸一點甚至會直接喪事。
食物稍有腐敗、稍有過期,以前的我確實有惜福不浪費的那種觀念處理,現在的我會選擇「整個丟棄」(即便有點浪費食物的罪惡感),也進而比較不會前往美式大型賣場採買那種量販大包裝的食品/食材,對居家的食品安全與保存,重新學習,打掉重練。特別是對黃麴毒素之存在、風險、避免等知識。回顧到豆腐乳一文的一點小感想,有機會再與教授分享這段急診驚魂記。
讚讚
住院期間閱讀了二本觀察健康謠言與偽科學的優質大眾讀物,與教授分享
The Gospel of Wellness: Gyms, Gurus, Goop and the False Promise of Self-Care by Rina Raphael
暢銷書,偏向報導式寫作,精闢分析整個養生文化與產業的操作、獲利模式與其對大眾健康的危害。作者 Rina Raphael 主要以 blog post,以及 newsletter 形式作為大眾傳播途徑。
How Medicine Works and When It Doesn’t: Learning Who to Trust to Get and Stay Healthy by F. Perry Wilson
非暢銷書(可惜),偏向學者型(Yale Medicine)的書寫風格,著重於醫療體制、保健產業、醫病關係、醫療決定、偽科學的散播方式與媒體如何造成民眾對實證醫學的不信任,作者 F. Perry Wilson 主要以 YouTube video essay,以及 Medscape 專欄形式作為大眾傳播途徑。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