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6年7月15日)許多台灣媒體報導了「苦瓜萃取物有效控制血糖」。

我把中央通訊社原文的第一段拷貝如下:「受到本草綱目啟發,中國附醫團隊10年來研究近千種食材,首度在苦瓜中萃取出「苦瓜胜肽」,不僅可讓血糖安全降低30%至50%,未來還可望發展成口服胰島素,造福更多糖尿病患。」

3352795-m圖片來源

看到這個新聞,心裡不禁浮起好幾個問號。到PubMed搜尋,發現該研究團隊共發表了3篇有關的論文。第一篇是2013年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第二篇是2014年發表在同一期刊。第三篇即將發表在今年8月號的「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 期刊。而也就是這篇即將問世的論文,引發昨天的新聞報導。

第一篇論文報告了苦瓜種子的萃取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請注意,萃取物的來源是苦瓜種子,而非我們一般食用的苦瓜的肉。

第二篇論文報告了該萃取物中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成分,是一個有68個氨基酸的蛋白質。

第三篇論文報告了該蛋白質中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區域,是一個有19個氨基酸的片段。這個片段就是新聞報導裡所說的「苦瓜胜肽」。

這三篇論文所做的「降血糖」實驗,是把苦瓜萃取物,蛋白質,或胜肽,用針筒打入老鼠的腹腔,經由血液循環系統直接吸收。

可是,新聞裡所說的「可望發展成口服胰島素」,是表示,這個藥將來是要用吃的。也就是說,「苦瓜胜肽」在口服後,要能逃過胃酸的破壞,也要能逃過小腸裡蛋白酶及胜肽酶的分解,也要能完完整整地被小腸吸收。也只有如此,它才能進入血液循環,達到降血糖的最終目的。

還有,「苦瓜胜肽」對人體而言,是有抗原性的外來物。所以,它一旦進入血液循環,很有可能會引發免疫反應。

如此多的未知數,如此近乎不可能的任務,但願研究團隊能好好思考。